為發揮優秀校友的榜樣示范作用,提升師能素養,增進同學們對歷史專業和歷史教師職業的理解,11月13日晚,歷史與社會學院特邀歷史系2000級校友、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歷史教師、團委書記、歷史學科拔尖人才工作牽頭人周莉應邀作題為“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路徑”的講座。講座由歷史與社會學院歷史系主任唐春生教授主持。

講座中,通過現場調查并結合同學興趣,周莉分別從競教、班級管理、教育教學三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寶貴經驗。
在競教方面,周莉談到,一門好的中學歷史課堂需要包含四個要點:一是創設情景,她以原始社會一課為例,向同學們展示了如何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的真實場景,讓同學們跨越時空、身臨其境地感受古人的思維;二是反復提問,她強調,要將提問貫穿整個課堂,保證每位同學注意力的集中,并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將問答變成日常交流的形式,并用心傾聽、回應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自信與積極性;三是注重課堂生成。課堂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師應摒棄照搬教案的固化思維,根據學生的現場反應靈活改變課堂環節、模式,現場生成屬于當下的歷史課堂;四是注重史料實證,要讓歷史的智慧、經驗在史料中體現,培養學生論從史出、以史為鑒的素養。
作為班主任,周莉在班級管理方面也有著獨特的方法。她將歷史教科書中的制度搬到了班級日常工作中,先后運用“三省六部制、責任內閣制、君主立憲制”等模式進行管理,在現實中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管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周莉還重點分享了教育教學方面的真知灼見。她提出,中學歷史課程有四大使命,一是立德樹人,歷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具備國際視野,增強歷史洞察力和使命感;二是經世致用,要盡可能讓學生在真實的歷史情景中自主做出選擇,感受歷史發展的選擇性與規律性,引導學生汲取歷史智慧,增強人文素養;三是開拓創新,歷史教師應引導學生像牛頓一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望未來、抓住機遇,增強創新意識;四是個性發展,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視角、多層次、多形式地學習歷史,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