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7日,“學術中國·2022”國際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聚焦“大變局之中的文明:中國與世界”這一主題。我校歷史與社會學院博士點學科帶頭人李禹階教授作為國內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重慶地區兩位代表之一受邀參加會議,并作為正式發言嘉賓和分組評議人出席“文學、歷史學”平行分論壇。

論壇上,李禹階教授作了“文化認同與世界大變局中的中國文明”的發言。他談到: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相較于其他區域文明,具有在民族、國家、文化認同上所具有的三位一體特征,這些特征構成早期中國的文明特質,即文化認同、族群(民族)認同、政治共同體(聚落群團、早期國家)認同的一致性。在幾千年的中國文明演進中,以文化認同為基礎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常常空前一致,這種演進歷程與中國文明的內在特征有著密切關系,這就是中國古代文明表現出的一種開放、兼容、內聚的形式與特點。由于中國文明的基本因素,如文化認同、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統一性,以及這些特征中蘊含的文化的開放性特點等,使中國文明在現代化、全球化與本土化進程中相得益彰,并在當代人類文明發展中展現出極大活力。

據悉,“學術中國”國際高峰論壇又稱“百人論壇”,邀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國際著名學者共100位,定期圍繞一個主題舉辦,全方位展現“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旨在打造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論壇品牌。本屆論壇包含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文學、歷史學等十個學科門類,邀請了國內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著名學者70名,國外著名學者30名。同時首次增設青年學者列席代表名額20名,以鼓勵在各自學科研究領域取得一定成就的青年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