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9月3日11時10分訊(記者 胡旭欣) 昨天是2011年9月2日,不知不覺間,“最美鄉村教師”曹瑾離開我們已8天了。下午兩點,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07級數學教育一班的15名畢業生回到母校,同班同學坐在一起,講述了記憶中的曹瑾。
印象一:大學四年沒見過她和任何人吵一句
“說話特別溫柔,偶爾在食堂遇到她,開玩笑讓她請吃飯,曹瑾總是笑嘻嘻地說:‘沒問題’。”李昱說。
同班同學們都說,曹瑾是個非常溫柔的姑娘:從不大聲講話,隨時滿臉笑容;大學四年,沒見過她和任何人吵上一句。
印象二:一個在教室里練字 校內活動她很喜歡
“經常看見她一個人教室里練毛筆字、粉筆字,學習特別認真。”班長袁順美回憶。
袁順美說,學習認真的曹瑾還喜歡參加校內的各種活動,遇到自己參加不上的,也非常愿意從旁幫忙,是個熱心的人。
印象三:題目不懂就問她 給你講懂為止
同學們集體反映,遇到不懂的題目,最好問“誨人不倦”的曹瑾。
首先,她有問必答,其次,她不厭其煩,不管手頭有沒有事要忙,都會仔仔細細、一遍又一遍地給求助的同學講題,直到講懂為止。
常在學業上偷懶的男生們,說起曹瑾這個“老師”就沒完沒了:放下期末考試復習給同學講題、幫書法不好的同學練字……只要找她幫忙,她都會帶著笑容,用溫柔的語調耐心的講解。
印象四:親愛的朋友 你也快去找你的幸福吧
“買只小烏龜回來當寵物,就高興得不得了,說自己有了伴兒。”,死黨賴雯的眼里,曹瑾是個容易滿足的姑娘。
“剛有男朋友時,她跟我打電話,說,‘我找到自己的幸福了,你也快去找你的幸福吧。’”話及此時,賴雯忽然哽咽了。
印象五:“女騙子”說 身體已經慢慢好轉了
曹瑾的離世,讓一直關注她病情的同學都感到驚訝。她的笑容和樂觀,“騙”了所有人:“之前還回我短信,她說自己在化療,身體已經慢慢地好轉了,感覺馬上就能出院了一樣。”曹瑾這么說,張勇就這么信了,同學們、甚至她的死黨也都信了。
看著她和曹爸爸一起,高高興興地招呼來探病的人休息,同學們怎么都料不到,不久以后,她就這么走了。
堅守夢想:和曹瑾一樣 他們也是鄉村教師
“走進山里,就再也不愿意離開了。”廖維葦說,走進大山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然而,只要看一眼這些孩子,跟他們相處,很多人,就再離不開這些孩子了。
李昱在豐都縣教書,一個又一個輕易讓孩子輟學的家長、十幾歲才讀小學的孩子,讓李昱感受到痛心。通過自己的教育,他希望鄉村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并不卑微,他希望盡可能地培養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對教育的認識,讓他們明白,讀書,并不是可有可無,那是一輩子的事情。
顏定培在開縣一所村小教書,曾不只一次地抱怨過這份工作:9個人撐起一所學校,每周要上20幾節課。走路去上課太遠,騎車去上課路又太爛,一年跌跌撞撞下來,自己多了好多傷疤。然而,抱怨歸抱怨,進入中心校的機會送到他面前時,他舍不得走了。走了,孩子怎么辦?“是男人,就要去最艱苦的地方摸爬滾打!”這是顏定培最新的座右銘。
張勇在開縣一所中心小教書。“爸爸勞改、媽媽再嫁,孩子是婆婆爺爺養大的,十幾歲了,還只有一點兒高……”學生的命運,讓不想堅持的張勇留了下來。孩子們,要靠他照顧下去……
記者手記:教育,不該依賴于生命的燃燒
記者在采訪“道德模范”稿子的同時,剛好接到了采訪曹瑾同學們的任務,聽到了如此相似的故事:為了別人,徹底忘記了自己。她的同學里,不少人也在鄉村教書,受她的鼓舞,這些年輕人多了很多教下去的勇氣,鼓勵自己,要在山溝里讓娃娃們讀下去。
在他們眼中,曹瑾不過是個普通的女大學生,個性善良、樸實、樂于助人;在山里娃娃面前,她成了遺忘病魔的斗士,在絕癥面前燦爛微笑,留下了34個愛她、念她的學生。所得的數萬元捐款,曹爸爸拿出捐給了孩子:給學校買空調,圓了曹瑾當年“存下4000元,搬臺空調進教室”的愿望。從平凡到偉大,人性往往在一瞬,涅槃。
然而,從曹瑾和這些年輕的鄉村教師的身上,除了看到熱情與奉獻,我們是否也能窺見教育制度的失衡。為何鄉村小學的教育資源能匱乏到這個地步,身患重癥的教師竟不能及時就醫,直至暈倒在家訪的道路上?為何懷著熱情深入鄉村的大學生、奮戰在教學基層的鄉村教師們,不能過得更幸福些?
“燒光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然后呢?”曹瑾一位同學的話,很好地叩問了曹瑾的故事。如果鄉村教師的偉大,仰賴于一個又一個逝去在講臺之上的生命,那多年之后,誰再去教育這些孩子?
相關鏈接:
http://cq.cqnews.net/html/2011-09/03/content_809466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