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十一屆視聽傳播論壇暨第七屆網絡文明建設論壇在重慶師范大學舉行,來自國內視聽傳播領域、高校院所和行業協會的160余名專家學者以及青年學子齊聚,探討數字時代視聽傳播領域的技術開發應用及其風險,為推動視聽傳播事業的繁榮發展、培養新時代的視聽傳播人才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屆論壇以“大視聽時代的智能傳播創新和全球視聽傳播新生態”為主題,由全球修辭學會-視聽傳播學會、重慶新聞學院、重慶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主辦。

▲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正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視聽時代。智能傳播技術的不斷創新不僅深刻改變了信息的生產、傳播與接收方式,也重塑了全球視聽傳播的格局和生態,為文化傳播、社會互動乃至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期待各參與者能在論壇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推動視聽傳播內容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有深度的視聽產品。
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君昌就“國際傳播中的視聽內容創新與影響力提升”展開演講。張君昌表示,在全球文化意識形態深刻變革的背景下,“讀懂中國”“解碼中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因此,創新視聽內容形式,推動中國故事走向世界,顯得尤為重要。他建議,可以大力發展新質產品,搭建更多傳播中國故事的平臺,同時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讓更多融媒產品走向世界。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周小普也在演講中提到,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視聽已成為主要傳播形式。她認為,當前需要重拾媒體職能,對網絡文明與視聽內容進行更為嚴格的規范和管理,并積極推動傳媒教育的革新,以適應新時代的傳播需求。
此外,本屆論壇還設置了12個分論壇,參會學者、專家和高校學子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視聽傳播的理念創新》《AI視聽技術在文化傳播中的應用與影響》《人工智能與視聽傳播的未來發展》《國際傳播視野下智能視聽傳播策略》《網絡文明建設與視聽傳播的健康發展》《跨模態智能視聽傳播技術前沿》等主題展開分享。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