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法運行現場評估。受訪單位供圖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秦思思 通訊員 皮家甜 )近日,重慶師范大學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聯合市交巡警總隊城市快速道路支隊,共同研發出“應急車道智慧動態管控系統”,在鳳中立交至華巖立交、賴家橋立交至G93收費站等節假日易堵路段的試用中初見成效——高峰擁堵時間平均縮短45分鐘,每天引導車輛快速通行超過3萬輛次。
這套系統是為緩解節假日進出城通道交通擁堵,減少群眾出行時間,發掘利用道路資源而開發的“治堵利器”,它不是簡單的“開閘放行”應急車道,而是一套能精準感知、聰明決策、快速響應的智能系統,由可變信息屏、智能誘導牌、高清抓拍設備、雷視一體機、廣播系統以及背后的“計算大腦”——中心分析平臺組成。

應急車道關閉狀態。受訪單位供圖據悉,該系統核心能力在于“看得清、算得準、管得活”。首先,系統通過敏銳的“眼睛”——雷達感知設備采集路網交通數據,實時捕捉路段車流、識別安全風險。然后,依托交通流理論和AI算法,精確預測該路段15分鐘后的交通態勢,通過多目標優化算法計算出車流閾值,集散趨勢向大腦提供決策參考——此刻應急車道是否“打開”,允許社會車輛通行。當交通流達到閾值并呈現集聚趨勢時,經人工確認,大腦會將指令傳輸至路邊的可變信息屏和廣播,清楚告知駕駛員可臨時借用應急車道通行,引導車流高效通過。
“這套系統的‘聰明’之處,源于數學與人工智能的深度結合,”重慶師范大學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數學與智能交通團隊負責人楊新民教授介紹,團隊已開發出兩種核心調控算法,高效聯動27套卡口、雷達、廣播和誘導設備。這意味著系統能實時“診斷”交通狀況,動態調整策略,讓應急車道資源在安全前提下發揮最大緩堵效能。同時,系統能及時發現前方事故、故障等警情,引導社會車輛快速駛離應急車道,保障后方衛生、消防、公安等應急救援車輛快速通過。

項目初期與內環支隊討論。受訪單位供圖在過去不久的“五一”節、端午節等節假日出行高峰中,該系統的實戰效果令人振奮,試點路段通行效率明顯提升,日均引導車輛借道應急車道通行超過3萬輛次,高峰擁堵時長平均減少45分鐘,為群眾縮短了大量出行時間。
“今后,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將繼續發揮自身研發、技術、人才優勢,為超大城市綜合治理創造出更多有重慶辨識度的智慧名片。”楊新民介紹,試點成功后,這套凝聚著數學智慧與交巡警實戰經驗的“治堵良方”,有望下一步在內環快速路及高速路的更多擁堵節點推廣,在車流高峰期為道路交通“舒筋活絡”,力爭打通交通瓶頸路段。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