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莙,女,1956年生,漢族,籍貫山東省莒縣,博士研究生,碩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1982年7月大學畢業留校任教,主要從事動物學與水生生物學教學與科研,現任重慶市動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日前獲評“重慶市名師”,受到重慶市政府的通報表彰。
作為老師,她兢兢業業,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子;作為科學家,她踏踏實實,在魚類寄生蟲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回顧這些年的教學、科研工作,我校生命科學學院趙元莙教授說:“教學也好,科研也好,都需要用心去做,只有付出真心,才能得到回報。”
“怎樣才能像您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呢?”趙元莙教授回答道:“愛你的學生吧!”在她的眼里,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需要被呵護,他們在成績、行為和能力上會有所差異,但是,不能因為差異而被老師區別對待。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平等的愛心。教育者,必須從“心”做起,只有付出教師的真心、愛心,才能稱得上真正的為人師表。
除了這份愛,老師的學識、品行是學生最終能不能接受、愛戴老師的決定性因素。數十年來,趙元莙教授始終踐行著這樣的信條——只有教師的學問足夠淵博,才能得到學生信服;只有教師的品行足夠端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在科研領域,趙元莙教授成績斐然。她共撰寫發表50多篇論文(含合作者),代表性論著有《中國動物志·粘體門·粘孢子綱(淡水)》中的“中國淡水魚類寄生蟲粘孢子蟲的地理分布”,“寄生與寄生蟲一覽表”等。其中“中國西部魚類寄生單殖吸蟲”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動物志·扁形動物門·單殖綱(淡水)》中收入了她的單殖吸蟲研究成果48種,含18個新種。
對待科研工作,趙元莙教授始終秉持“熱忱、嚴謹、求實、創新”的信念與理念。
熱忱,是發自內心對科研工作的熱愛;只有你真正熱愛科研,你才會為它而奮斗,甚至為它奉獻你自己。
嚴謹,是科學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態度;要得出有價值的科學結論,就得親自去實驗,拿出可靠的實驗證據,不可道聽途說,不能主觀臆斷。
求實,是對學術的責任;真正能有所成就的人,是不計較功利的人,科研工作得講道德,戒除名利心。
創新,是科學探索的重要通途;我們不能永遠走在前人開辟的路上,而應該去開辟新的道路。在這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修正問題,科學才得以不斷深入向前發展。
?
正是這“熱忱、嚴謹、求實、創新”的信念與理念,才使得趙元莙教授取得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上的雙豐收。正是這些優秀的品質,不斷影響著趙老師身邊的人們,大家也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從“心”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