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在我校抗戰文史研究、動物學等兩個平臺設立“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專家崗位,根據《重慶市“兩江學者”計劃實施辦法》(渝委辦發〔2009〕46號)、《關于做好“兩江學者”計劃第二期人選評聘工作的通知》(渝委人才辦〔2012〕7號)文件精神,現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聘任人選。
?一、崗位設置及簡介
?????2012年我校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置2個“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專家崗位,每個崗位公開招聘1名兩江學者,具體崗位簡介如下:
(一)抗戰文史研究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是重慶市政府批準設立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地所依托的中國語言文學是重慶市“十二五”市級重點學科、博士授權立項建設學科。現有17名教授、6名副教授,其中博導4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基地近五年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項,教育部項目14項,重慶地方政府項目18項,項目經費400多萬元。重慶抗戰文史研究“兩江學者”崗位將重點在重慶抗戰文史研究,特別是重慶抗戰文學和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方面展開工作,力爭使重慶市抗戰文史基地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抗戰文史研究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文史研究的史料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學術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為提升重慶市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文化名城的美譽度,建立西部學術高地做出貢獻。
(二)動物學
???????重慶師范大學動物學學科是重慶市“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是博士授權立項建設學科。擁有動物生物學市級重點實驗室、活性物質生物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活性物質市級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本學科現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農業部和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各1人,重慶市首批“巴渝學者”特聘教授1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兼職博士生導師3人。近五年來,共主持國家“973”、“863”、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57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40篇,其中SCI收錄88篇、EI收錄79篇、ISTP收錄45篇,出版專著6部。通過特聘崗位的設置與聘任,力爭在現有學科平臺基礎上建成國家級創新團隊、國家級重點學科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績,以該學科為支撐將我校生物學學科建成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二、招聘條件
??????? 應聘我校“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專家崗位應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學風嚴謹,為人正派。
(二)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和相當于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水平。
1.應聘動物學崗位的,應學術造詣深厚,主持過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或重大建設工程,獲得過國家級二等獎以上獎勵;或達到相當于國家千人計劃相應條件的;或所從事的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取得了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大成就,在本學科、本行業有重大影響的。
2.應聘抗戰文史研究崗位的,應學術造詣深厚,主持過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獲得過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獎二等獎及以上獎勵;或所從事的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取得了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大成就,在本學科、本行業有重大影響的。
(三)具有較強組織管理能力,對本學科、本行業工作具有創新構想和戰略思維,具有趕超或保持本學科、本行業國內外先進水平的能力,具有指導高水平研發團隊的能力和水平。
(四)身心健康,年齡一般在55周歲及以下,能夠在一線從事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科技攻關等工作。
(五)聘期內每年在受聘崗位工作9個月以上。
三、政策待遇
(一)重慶市財政每月給予“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津貼5000元,學校相應給以每月5000元的配套津貼;聘期內重慶市財政每年給予特聘教授所在團隊科研啟動經費20萬元;我校每年按照不低于2倍的標準,給予科研活動配套經費。
(二)我校為“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專家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條件: 1.提供科研場所及條件; 2.為“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專家指配3名科研助手; 3.滿足“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專家工作用車;同時在科研項目、人員聘用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三) 根據《重慶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若干優惠政策規定》(渝府發〔2009〕58號)和《重慶師范大學關于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的實施辦法》(重師發〔2009〕104號),重慶市和我校為“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專家提供如下生活條件:
1.來校工作期間提供一套建筑面積不低于180平方米的住房供使用。
2. 享受重慶市引進二類人才的醫療保險、家屬隨調、子女入學、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退休后享受市級勞動模范待遇。
3. 如受聘人員人事關系調入(遷入)我校,并與學校簽訂5年及以上聘用合同的。
(1)一次性給予安家補助費100萬元,市財政和學校各承擔50%;
(2)提供的180平方米住房可用經濟適用房的價格購買,房屋產權過戶歸本人所有,如在校全職服務8年以上,則免費贈送;
(3)凡屬實驗學科者,一次性撥給科研啟動經費100萬元;非實驗學科者,一次性撥給科研啟動經費50萬元;
(4)入校后享受二級教授工資和崗位津貼以及我校引進高層次二類人才相應的人才專項津貼。
(四)“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專家,我校優先推薦為“兩院”院士候選人選,優先推薦為國家和重慶市的各類專家。
???????? 以上相關待遇最終以聘用合同中約定的為準。
四、工作職責
(一)抗戰文史研究
1.結合本學科的前沿問題,規劃出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的研究方案,并指導本學科成員按照研究方案從事科學研究,使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用3-5年時間,將現有平臺提升為抗戰文史研究的史料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科研創新中心。
2.在受聘期間,承擔國家級重點或重大項目一項,開展原創性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極大地拓展抗戰文史的研究視域和理論水平,并將我校的抗戰文史基地打造成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或達到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的水平要求。
3.圍繞全市經濟社會重大發展戰略、重要發展規劃和重點建設項目,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持;尤其在抗戰遺址保護、抗戰文獻整理和抗戰精神的發掘、弘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4.領銜本學科、本行業、本領域學術技術團隊,指導梯隊建設,培養骨干人才;研究培育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爭取三到五年內,帶領本學科成員獲得重要科研獎項。
(二)動物學
1.講授本學科核心課程,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
2.領導本學科學術梯隊建設,根據動物學學科特點和發展需要,組建并帶領一支創新團隊進行教學科研工作;
3.帶領學科隊伍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提出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的研究構想,在學科前沿領域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4.面向國家及重慶市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前沿,在已主持國家“973”、“863”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礎上,受聘期間至少主持一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或重大建設工程,在本學科領域開展原創性、重大理論及關鍵領域攻關,力爭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
五、招聘程序
(一)報名申請。填寫《重慶市“兩江學者”申請表》和《重慶市“兩江學者”申請人選匯總表》交設崗平臺所在學院,報名截止時間為4月23日。
(二)推薦。設崗平臺所在學院根據申請人條件和崗位目標,對申請人進行初審,每個崗位推薦不少于3名候選人,報人事處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
(三)學校和重慶教委根據人選條件和崗位目標,對申請人進行初審,每個崗位推薦不超過3名候選人,報“兩江學者”人選聘任工作辦公室。
(四)組織評審并公示。重慶市“兩江學者”人選聘任工作辦公室將組建“兩江學者”第二批人選聘任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委會采取審閱材料、分組答辯、集中評審等方式,提出擬聘建議人選名單并在全社會公示。
(五)組織審定。建議人選名單送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初審后,報市委、市政府審批。 (六)簽訂合同。我校與特聘教授、專家簽訂聘任合同。聘任合同報市級主管部門審核,經公證機關公證后,報市委組織部備案。
六、材料提交
(一)《重慶市“兩江學者”申請表》一式五份(其中原件一份),A4紙雙面打印,并附電子件;
(二)《重慶市“兩江學者”申請人選匯總表》一份,A3紙打印,并附電子件;
(三)裝訂成冊的成果附件材料,并附電子件(PDF格式);包括:
1.附件材料封面和目錄(須標注頁碼);
2.個人資質證明(身份證件、最高學歷和學位證書、任職證明材料、職稱證書復印件及本人認為有必要提供的相關材料);
3.申請表中所填寫的所有科研獲獎證明復印件,部分重要學術著作、重大科研項目、重要專利成果證明復印件;
4.其他重要成果的證明復印件。
????? 報名的同時向崗位所在學院提供以上材料。
七、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一)設崗平臺
1.抗戰文史研究聯系人:凌孟華 聯系電話 :023-65362787、15902360012 ;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2.動物學聯系人:劉波 聯系電話:023-65910315、13658376067 ;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二)人事處
聯系人:段慧明 聯系電話:023-65362728 傳真:023-65363480;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附件:
1. 《重慶市“兩江學者”計劃實施辦法》(渝委辦發〔2009〕46號)
《關于做好“兩江學者”計劃第二期人選評聘工作的通知》(渝委人才辦〔2012〕7號)
|